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重走浙东唐诗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2-30 14:35:20

老中青三代人、历时3个月、跨越数千公里,这是一次专属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长征”。“他们不仅寻访到了唐人诗意,还感受到了诗路千百年来的发展。这是一幅在绿水青山间展开的时代画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感慨道。

12月27日,“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书法、国画、影像等作品和丝绸、青瓷、茶叶、古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唐诗之路文化,借此展现新时代的浙江风貌。

民众对着画作拍照。 童笑雨 摄

以浙东运河转道古剡溪为主线的“浙东唐诗之路”,是浙江新一代精神文化地标。2018年,浙江首次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

2020年9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员(研究员)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千余名师生组成考察团队,启动了“浙东唐诗之路”的行走与创作。

此次考察共分成二十余支团队,包含老中青三代人,年龄跨越“40后”至“00后”,更有“20后”老艺术家参与幕后创作。三个月的时间里,考察团队沿着不同路线,探寻名山大川、小镇古村、公路乡道、民风民俗,以脚步丈量“唐诗之路”。

采风归来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员(研究员)联合创作了七十余幅册页作品,汇成长卷《诗心自在山水间》,融书法、国画、篆刻于一体。

赵蔚明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调研员,此次她也跟着队伍一同前往浙江各地考察。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一辈陶艺家陈淞贤为此次考察专门创造的的青瓷作品上林湖系列。

上林湖位于浙江宁波,是中国越窑青瓷发祥地和著名产地之一。

她说,很多人只知龙泉青瓷,对越窑青瓷却并不熟悉。此次考察,不仅是一次文化记忆的重拾,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的尝试。这也是重走“浙东唐诗之路”的意义所在。

若在展厅门口停留几秒,就会听到悠扬的钟声;在展墙两侧,有浅绿色方框,面上是诗句,里面是音响设备,传出来的有流水声、鸟鸣声、林间风声、古琴声,还有唐诗吟诵声。

“唐诗朗诵是采风过程中和之后由艺术家师生共同录制的。”唐晓林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是“唐诗之路艺术展”策展组成员。她说在展厅里播放诗朗诵的声音作品,想为来参观的民众提供有形、有色、有声,且更有诗意的综合观展体验。

现场更令人震撼的,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人物、山水、花鸟专业师生数十人联合创作的《梦游天姥》国画巨幅作品,艺术家们以此向李白的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致敬。

唐晓林说,这些画作将近五米高,山水是在宣纸上画的,而人物与花鸟巨幅作品则是在绢上绘制的,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那段时间,大家或跪或趴,在学校体育馆场地上创作,不顾腰酸背痛,整整画了十天时间。人物部分借鉴了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懿德太子墓等。艺术家说他们通过这次创作感知到传统中隐匿了上千年的某种脉络,为未来的创作开启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在她看来,这次到唐诗之路上考察采风,老师、学生们一起深入体验和感知唐诗这个流传千年的文化宝藏,给今天的艺术创作带来很大的启发。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直言,在唐诗之路上的行走、调研、创作,将是一个持续数年的计划。他表示,新时代的文史工作要“照进现实”,要以文化赋能的方式助力地方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文史“走进百姓百家”。

“这就和沈定庵老师为本次展览写的‘尽得风流’这四个字一样,我们想广邀各年龄段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共写时代风流,再现千年风华。”姜玉峰说,出生于1927年的中国著名书法家沈定庵,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艺术家,不同年龄段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力量。

高世名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已将“唐诗之路”确立为长期学术项目,接下去几年将与浙江文艺界、学术界一起,为推动唐诗之路的研究、弘扬诗路文化不懈努力。(童笑雨)

相关阅读

39岁的王小川,还能跑多远?

从骄傲的少帅,到前途未卜,精疲力尽的追风人,王小川,在39岁到来之时,娃娃脸上已略显疲态,上移的发际线依...

2017-02-27 更新

搜狗财报证明鹦鹉能“学舌”,但那能叫...

  你以为鹦鹉能模范人说话,但终日所唱也就数声而止。现今,搜狗正陷入鹦鹉学舌的境地。  近日,搜狗发布...

2017-02-23 更新

郑州“火锅界大鳄”巴奴因商业贿赂案被查办

河南商报-掌中河南记者 吴军以一句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广告语深入人心的火锅界大鳄巴奴栽了...

2017-02-16 更新